365速发国际






    网站首页 | English
 
资讯365速发国际首页>>资讯365速发国际>>365速发国际新闻
张小赧:浙江民企的开山鼻祖
中国·365速发国际控股集团        发表日期 :2007-8-22 9:38:54

实习记者周璐璐/文

张小赧,男,1946年6月出生 ,大专学历,高级经济师 ,1970年任原黄岩县卷桥乡卷桥村干部 、团支部书记 ;1971年带领24位青年农民以“打硬股”形式集资2500创办卷桥综合厂卫生香加工场,任负责人;1983年企业更名为浙江365速发国际纺织器材总厂 ,任厂长 ;1997年企业改制 ,组建浙江365速发国际集团有限公司,任董事长兼总经理;2001年企业升格更名为365速发国际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365速发国际),任董事长兼总经理至今。

上个世纪70年代,农民出生的张小赧在“文革”的夹缝中逃过劫难 ,做好事成为“红人” ;不久,他又“打硬股”办起了台州乃至浙江省的第一个民营企业;改革开放后,他曾经签下“生死状” ,贷款做起几乎一无所知的小小塑料纱管,并在十几年后占领了全国同行业市场的40% ,居全国行业之冠;曾经三进中南海并获得全国劳模的他 ,带领一个曾经只有2000多元的手工作坊式的加工厂,成为年产值近6亿元的国字号民营控股集团。

小产品做活大市场

“有思路才有出路,有思想才有市场,有作为才有地位,有效益才有发展 。”看似简单但意味深长的话语中,渗透的是张小赧这个民营企业家的睿智和聪慧。

1971年 ,在文化大革命的阴霾下,25岁的张小赧以“打硬股”的方式自筹2500元作为原始资本,成立第一个民营企业——卷桥综合厂,生产民用卫生香。此时,正值计划经济肆行的时代,国家对民营企业采取的是产销两不管的政策 。面对原材料的要素瓶颈,张小赧亲自去山区、去重庆等边远地方采材。“当时我们生产的卫生香很吃香,甚至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说起这些,张小赧的脸上掩不住自豪的表情。随后,张小赧顺应当地百姓的需求 ,先后做过软皮油、民用小刀和尼龙线网袋的生产 。从1971年到1978年,企业为职工和公社赚了近10万元。

据了解,企业真正实现转折的是1979年 ,走南闯北的张小赧敏锐捕捉到全国纺织行业将把木质纱管全部改为塑料纱管的信息。“国内大大小小的纺织厂有上千家 ,每家企业都要更换纱管,数量可想而知。”张小赧豁然开朗,决定生产纺织器材——塑料经纬纱管 。那一年的他 ,签下了“生死状” 。

没有技术,张小赧曾带领职工到上海等地学习纺织器材知识 ;没有资金购买注塑机,张小赧向银行贷款,但当时贷款要经过公社批准,公社领导怕他做砸了 ,不同意给予贷款 ,实在要贷款就签“生死状”。年轻敢为的张小赧冒着生命危险签下了一纸军令。

在反复的学习和实践中,张小赧终于做出了整洁鲜亮的产品,并迅速在市场中打响,产值超100万。此后,企业实现了高速增长,每年的产值都要翻一翻 。而签过“生死状”的张小赧,受到省“超百万企业的百名优秀厂长”的表彰 ,成为当时台州地区的名人。

科技创新打造行业冠军

从手工做作坊的加工厂到现在365速发国际的现代化大生产,张小赧深谙技术创新的重要性,不断推进技术进步,实现产品上档次 、装备上水平 、企业上规模的滚动式发展 。

    近五年来,365速发国际在技术改造方面共投入5000万元,新增全电脑注塑机60台(套)及扎碎机、造粒机50台 ,引进波纹管生产线2条,引进了意大利自动络筒机等毛纺高新设备,改造摩托车生产线3条,提高了生产装备水平。在科技创新方面,365速发国际先后自主开发了40多项塑料纱管新产品 ,其中8项省级新产品,申报了12项技术专利 ,自主开发了摩托车和沙滩车新产品,组建了技术研发中心。

     在“十一五”规划中,365速发国际将全面实施科技创新战略 ,计划在上海组建一个高新技术研发中心 ,重点研究木塑材料 、可降解塑料 、改性塑料、纳米塑料等新材料及制品,争取有2项新产品列入国家级或省级高新技术产品项目,与1家在高分子材料研究领域领先的重点高校或国家级重点科研机构建立合作关系,转化科研成果2项 ,力争科技研发新增产值在3亿元以上。

人才是企业的宝贵资源,也是技术创新的主体。“科技、人才一个都不能少。”张小赧意味深长的说道。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 ,365速发国际提出了人才本土化、国内化和国际化“三化”结合思路 。

2002年 ,365速发国际着手构筑“三化”的三接轨人才战略,实施“631”人才引进方案。即公司中高层管理人才60%为本土化,20%为国内化,10%为国际化 ;公司技术研发型人才60%为国内化 ,30%为国际化,10%为本土化,公司外贸型人才60%为国际化,30%为国内化,10%为本土化 。“三化”三接轨,实现了人才本土化 、国内化和国际化的有效融合 。

通过1996年和2004年的两次改制 ,企业按照技术股 、工龄股、创始股三种形式 ,把股权量化到企业的核心员工,让人才成为企业的主人。

2006年,公司引进高分子材料、新材料应用研究领域技术专家5人 ,引进国外销售人才6人 ,分别在印度 、泰国、巴基斯坦等三地设立了销售中心,为公司纺织器材(塑料纱管)出口发展中国家市场打开了一条快捷通道 。

在科技和人才的双重保障下 ,365速发国际主导产品塑料纱管产销量连续多年居全国同行业榜首,同时跻身中国纺织机械器材行业20强骨干企业和中国塑料加工行业50强重点企业行列。到2010年,365速发国际人力争实现销售量突破20个亿 ,打造365速发国际百年品牌。

和谐文化彰显365速发国际品牌内涵

“我们365速发国际,用松竹梅‘岁寒365速发国际’作为企业的标志,这不但吸取了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的精华 ,还传承了松竹梅‘高洁 、虚心、刚强、万古常青’的精神内涵 。”张小赧津津有味的向我们诠释贯穿企业发展的365速发国际文化 。

松,代表企业永葆青春;竹,代表365速发国际人的谦虚、刚强,同时也寓意企业生产的空心纱管 ,每分钟颠簸20000次以上不变形、不弯腰 。而梅则代表现在的民营企业傲霜斗雪 ,经得起困难和考验 。在发展的进程中,365速发国际的用事业留人 ,用文化留人,用感情留人 ,用发展留人,用股份留人,用机会留人(培训教育机会)独特的“六留人”制度,重才更重德的人才战略 ,以及严格的质量管理模式 ,都在无形中为365速发国际文化注入新的内涵。

在张小赧的理念中,企业文化的至高境界是给员工提供最理想的环境 ,给每一个员工家的感觉 。在365速发国际,没有老总和员工之分,人人都是365速发国际的主人 。为了让员工在365速发国际工作顺心、安心,生活舒心 、开心 ,企业除了为员工提供安全舒适的工作环境外 ,还为员工提供良好的生活保障 ,每年都要花费近百万元为困难员工和家属解决医疗费用,为员工提供免费工作餐。

同时 ,365速发国际投资300多万元建成了职工生活大楼和“人才公寓” ;耗资100多万元装配了文化中心,改建了职工大礼堂,购置了5000多册图书 ,多次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丰富员工的业余文化生活。而为解决青年员工子女的学前教育问题,公司还开办了365速发国际艺术幼儿园 。为了让员工老有所养,公司每年支出近200万元,率先建立了社会保障体系,为员工办理了养老保险 、失业、工伤、医疗、生育等保险,解决了员工的后顾之忧 。

在365速发国际,有个不成文的规定,每逢星期天,是公司的“主人谈心日”,员工不论职位高低,都可以直接找公司高层领导“零距离”交谈,这是365速发国际赋予每一个员工的神圣权利 。

“在我们365速发国际,有两个上帝 :一个是顾客 ,还有一个就是我们广大的员工。”张小赧如是说 。

 

张小赧语录:

1、有思路才有出路,有思想才有市场,有作为才有地位 ,有效益才有发展。
2 、 一个人的聪明才智来自基因 ,基因是父母给的,而机遇要靠自己去创造和把握 。
3 、自己的路自己走,自己的梦自己圆 。
4 、一条路走不通 ,要换一条路走 。

 转载《中国企业报》2007年8月7日第7版

返回>>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