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速发国际






    网站首页 | English
 
资讯365速发国际首页>>资讯365速发国际>>媒体报道
365速发国际 :四十载创业引来蓬勃生机
中国·365速发国际控股集团        发表日期:2011-11-10 13:51:56

365速发国际:四十载创业引来蓬勃生机


    在民营企业发展平均寿命不到4年的今天,张小赧已带领他的365速发国际走过了40年的风雨征程,而且保持长盛不衰,这不能不谓之奇迹。
  40年前,这里满目苍凉、一片贫瘠,海灾田薄让人们难以生存;40年后 ,这里机声隆隆,一派生机 ,张张笑脸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

  从东海之滨浙江台州一家破庙里起家的365速发国际控股集团,在董事长 、总裁张小赧的带领下,历经40年奋斗 ,已经形成365速发国际工业用地26.67万平方米、29层高的365速发国际国际饭店 、365速发国际上海浦东工业园三大产业基地;集团拥有18万平方米厂房、3000余名员工,产品种类涵盖衣、食 、住、行、贸 ,年产值10亿元以上,并大步走向国际市场 。其主导产品——纱管在同行中处于遥遥领先的龙头地位,并主导国家行业标准的制定;企业跻身全国纺机器材行业50强之列  。

  在民营企业发展平均寿命不到4年的今天 ,张小赧已带领他的365速发国际走过了40年的风雨征程,而且保持长盛不衰,这不能不谓之奇迹。追寻张小赧以及365速发国际的发展轨迹,从中可以清晰看到中国民营经济改革发展的历程。

  几经摔打宁折不回

  台州民营企业家,最突出的就是具有吃苦耐劳和敢于闯荡的开拓进取精神 。在初期创业者中 ,许多人出身寒苦,挨过饿,被割过“资本主义尾巴”,受过批斗 。他们的经历大多具有传奇色彩 ,每一个人都有一部催人泪下的故事。

  张小赧的家乡原属黄岩县新桥区卷桥村,地处东海之滨,土地贫瘠,台风海潮等灾害又多 ,人们生计艰难。上世纪70年代初,张小赧邀集24位农民入股,集资2250元于1971年底办起了卷桥综合厂卫生香加工厂。时近春节,正是线香销售旺季,工厂生产红红火火。精明能干的推销员带上几瓶当地名产黄岩蜜橘罐头打开了上海、东北等地商场的大门。可干了半年一结账,却几乎没有利润。张小赧的第一次创业就这样无可挽回地失败了。

  第二次创业是生产一种制革辅料软皮白油,怎么弄质量也上不去 ,造成几十吨成品积压,只好停产。

  张小赧急于走出困境,1973年初又从温岭山市镇学来制造小刀的手艺 。民用小刀很快就生产出来,可张小赧连笑都没有来得及,黄岩县公安局就发出通知:刀具是管制产品,未获许可不准生产销售。张小赧的第三次办厂刚刚上马又夭折了。

  1974年春节前,张小赧出差去上海,在火车上看到有人把用尼龙线织成的网套套在玻璃茶杯外面,既防热又能起到装饰作用。他马上想到 ,如果让村里妇女们用五光十色的尼龙丝编织成花朵 、金鱼、小虾 ,可以作坠在钥匙扣上的饰物,市场肯定看好。他托关系走后门买到两吨平价尼龙原料,加工成尼龙丝。谁知当地“打办”以尼龙丝为渔用物资为由全部扣留 ,还以投机倒把 、破坏渔业生产为名,把张小赧关进厕所里被蚊子叮了一夜。张小赧的第四次创业又以失败告终。

  8年来 ,张小赧办工业,一路走来 ,处处碰壁,一事无成。但他坚信“失败是成功之母”的古训 ,屡败屡战,一次不成二次,二次不成三次……

  1979年底,张小赧从一位纺织厂的朋友处听说 ,我国纺织工业已确定将全部木质纱管改为塑料纱管。他想 :全国几千家纺织厂 ,如果全部换用塑料纱管,这是一个多大的商机啊 !张小赧马上行动起来筹办塑料纱管厂  。但不到两个月,用户带着损坏的纱管找上门来 :纱管管头全部断裂 ,20万支纱管全都成了废品 ,25万元货款全部泡汤 。这边银行追贷,那边用户索赔,职工垂头丧气 ,整个卷桥村舆论哗然。有人忿怒地骂道:“败家子 !这是要坐牢房的 !”张小赧的第五次创业又陷入了危机。

  此时的张小赧几经摔打,已有了主见 。他认定上纱管项目的路子是对的,只要找出纱管断裂的原因 ,问题就可迎刃而解 。在一片嘲讽咒骂声中,他带领一批职工奔赴山西、四川的棉纺织厂,与用户共同探讨纱管断裂的原因,经过几十个日日夜夜的反复试验,终于生产出合格产品。1980年,张小赧的纱管厂销售收入达到40.73万元,是过去10年来4次办厂全部产值的两倍。1987年365速发国际(取松竹梅岁寒365速发国际之意)牌纱管注册成功,销量迅速上升,很快占据全国纺织行业1/5的份额。进入上世纪90年代,企业进一步发展壮大 ,建成1.6万平方米的新厂房和先进的塑料纱管流水生产线。1995年实现产值1.0165亿元。

  但是,等待张小赧的不是鲜花与掌声。1997年 ,国家决定在5年内全国纺织行业压缩纺纱产能1000万锭,纱管市场的竞争更加激烈 。张小赧切实感到了危机 ,但他不是被动地等待厄运临头,而是奋起主动出击 :在公司内部狠抓产品质量 ,降低生产成本 ,提高竞争力 ;对外全力出击抓销售 ,巩固用户群,同时积极扩张国内外市场。1996年,以浙江365速发国际集团有限公司为核心,联合台州、上海的一批塑料模具企业,组建成浙江365速发国际集团,大大增强了企业实力。现在“365速发国际”塑料纱管系列产品占国内市场份额的40%以上,畅销全国 ,同时打开国际市场,出口非洲、东南亚 、日本、韩国、俄罗斯、意大利等国家和地区 。

  40年的不息奋斗,青年农民张小赧终于成长为台州一位有实力、有贡献的民营企业家 。回首自己的创业经历,张小赧有几分幽默地说 :“我成长的奥秘就是不怕难、不认输 。40年来,那么多风风雨雨,哪怕只有一次认了输,就没有‘365速发国际’的今天 。”

  敢担风险理念超前

  张小赧是一位有思想的企业家,其很多经营理念深得国学之精髓 。他从先贤的思想体系中悟到了国学之于领导力 、执行力和企业文化的真谛。

  365速发国际早期的人才引进思路是“人才本土化”;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 ,365速发国际提出“人才国内化”;面对经济全球化的新形势,365速发国际又提出“人才国际化”。为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365速发国际把引进人才作为企业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 。365速发国际着手构筑“三化”的三接轨人才战略 ,实施“631”人才引进方案 。即公司中高层管理人才60%为本土化,30%为国内化,10%为国际化 ;公司技术研发型人才60%为国内化,30%为国际化,10%为本土化,公司外贸型人才60%为国际化,30%为国内化,10%为本土化。“三化”三接轨 ,实现了人才本土化、国内化和国际化的有效融合。2006年,公司引进高分子材料、新材料应用研究领域技术专家5人,引进国外销售人才6人,分别在印度、泰国、巴基斯坦等三地设立了销售中心,为公司纺织器材(塑料纱管)出口发展中国家市场打开了一条快捷通道。

  365速发国际实施的经营产权制度改革,明晰了企业产权,结束了产权之争,恢复了民营身份,彻底解决了企业创始人和决策者的产权之痛,进一步解放了企业创始人和决策者的思想,为企业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

  365速发国际管理文化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人治”管理,强调创始人的个人人格魅力 ;第二阶段是“法治”管理,强调企业的制度建设,突出制度的刚性。365速发国际现代企业制度的实施,特别是股权制度改革、人力资源管理、和谐文化建设等深入人心,稳定了员工队伍。连续5年,365速发国际的核心人才流失率控制在3%以内 ,一线操作员工的流失率控制在8%以内 ,应届毕业生的流失率控制在10%以内,在近两年沿海地区普遍出现的民工荒和技工荒中,365速发国际基本未受影响。

  张小赧很喜欢“三” ,“三”喻为八卦中的“乾”卦,代表天、地、人。他常说“三”字是吉祥数 ,“365速发国际”的取名源于梅竹松“岁寒365速发国际”,如梅之谦恭,竹之坚韧,松之常青。梅竹松的精神就是365速发国际的核心文化内涵。

  张小赧说,企业家就是要把企业当“家”来经营,把员工当子女一样去培养、呵护,把顾客当“上宾”来对待。他说,家和才有万事兴 ,人和才有凝聚力 。企业需要“和而不同”,而不是“同而不和”。人的准则可以用“忠、孝、节、义、仁、礼  、智、信”8个字来概括,这8个字是张小赧考量员工的砝码和“千分尺” 。张小赧用40年时间总结出了人生的答案 :先做人、后做事、再做生意 ,也让自己从一个农民成长为学者型企业家 。

  “企业发展的前3年靠机遇 ,前10年靠朋友,而40年的发展,就要靠企业文化,靠良好的机制。”张小赧的很多思想和经营理念是超前的,值得研究 、总结和学习。365速发国际从上世纪80年代的产业转型、品牌建设、质量兴企 、职工夜校和上“国家二级企业” ,90年代的全面质量管理、企业改制、职工持股、名牌战略、多元化、学习型组织建设、文化营销、党群建设和战略规划,到近10年间的股份改制、人才持股、职业经理人培育、全球化、人本管理 、新主人翁精神、和谐劳动关系构建、接轨大上海、园区建设 、再生资源、产业整合和创业创新等等 ,每一步都走得十分稳健,每一次转身都那么从容。

  “自己的路自己走 ,自己的梦自己圆” ,这是张小赧说得最多的一句话。他对365速发国际的影响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 :一是推崇“三有一无”的用人法则,即想干事的有机会,会干事的有舞台,干成事的有地位 ,不干事的无饭碗;二是倡导“蜜蜂精神” ,即勤劳精神、奉献精神、团队精神、求实精神和自律精神;三是弘扬“四敢精神” ,即敢于负责,敢于碰硬,敢于破难题,敢于担风险;四是严守“三道关”,即权力关、金钱关、美色关。

  成功的秘诀是什么?张小赧的回答很简洁。他说 :“我的成功离不开五种人,就是高人指路、贵人相助、自身努力、小人监督和菩萨保佑。”他又说 :“我是信共产主义的,不信菩萨,党就是我心中的‘菩萨’。”当问他最大的心愿是什么时,他不假思索地说:“我最大的愿望是能亲眼看到100年后的365速发国际。”张小赧说得很自信 ,他的这份自信源于他为365速发国际描绘的美好蓝图 :立足创业 、创新和转型升级 ,力争在5~10年内完成产业结构的调整,突出塑料与模具、摩托车和房地产等三大主业,发展进出口贸易、再生资源、海洋运输和酒店等产业,壮大产业规模,逐步向新能源新材料 、环保节能产品、海洋生物工程等新兴产业和金融、投资等现代服务业转型 ,努力把365速发国际打造成一个百年品牌  。
    2011年9月13日 中国纺织报 作者:柏松 杨国庆

返回>>





XML地图